close
兩岸關係的失衡已經往逐漸加速的曲線下降,此情況不但將牽動亞太地區的重大變動,更會影響到世局的演變。歷史上發生這樣的地區落在這樣時空裡的機會,並不少見,問題是往往在事前不易明確辨識走向,而在事後回顧時,才恍然發現歷史大輪轉進的轍跡上有幾處關鍵時刻,其中人與事的因素,如果稍為變化或稍做控制反應,歷史即有不同面貌。此我將之歸於歷史的力學公式,導入不同的參數,即有不同的結果。

舉例來說,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若能力抗蘇聯的入侵東北,而非以外蒙獨立換取蘇聯在東北不支持中共的承諾,則中國局面丕變。1950年10月,中共派遣部隊進入北朝鮮,與「不可戰勝」的美軍力戰,互有拉拒,世人俱感驚訝,此役固然中方死傷慘重,卻從此鞏固中國共產黨控制大陸疆域與政局。



if (typeof (ONEAD) !== "undefined") { ONEAD.cmd = ONEAD.cmd || []; ONEAD.cmd.push(function () { ONEAD_slot('div-inread-ad', 'inread'); }); }





其中關鍵在於蔣介石對美國過於信賴,以及沒有信心在中日戰爭後繼之中俄戰爭,而毛澤東在不完全信靠史達林的情況下,依賴自身薄弱力量投入中美戰爭。其中因素在於人的性格與對未來不可知命運的計算。兩次重大事件之前,美國與蘇聯領導人對於蔣介石與毛澤東的動向皆估計不足,同時,蔣介石與毛澤東對於美國與蘇聯領導人的動向估計亦有落差,而兩次事件後,蘇聯與中共都是贏家。

今天的兩岸局勢亦然,在共產黨、國民黨、民進黨的內小三角關係嵌於中國、美國、日本的外大三角關係中,由於各家利益不同、族群與選民的意識各異、領導人的性格與策略不同,加上邊界條件的不同,產生了基於台灣兩岸關係複雜多元的國際關係力學公式。

一方面,美國要利用台灣這張牌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打入一個楔子」,持續破壞中國在亞洲發展的結構文具用品,因此需要兩岸維持現狀,台灣才能在可預期與可控制的範圍內進入中國的空間;同時,美國要和中國在幾個重要的領域上以戰略高度合作,以穩固美國世界首強的地位。

另一方面,國民黨與共產黨由於有對歷史與文化中國人的感受以及九二共識的基礎,相信兩岸應該「培養信任,促進合作」;民進黨則由於力求自主與自保而認為必須「中斷兩岸有害的合作」。而不論國民黨、民進黨,皆有未來亡黨亡國以及淪為花瓶黨的恐懼,共產黨則在經濟改革獲得相當成績以後,政治改革躑躅不前,讓美國與民進黨有攻擊的基礎。

然而,在這場賽局中,最基本的因素是時間,在一定的時間內,一個時期的賽局必然要告一段落,從而參賽者必須檢視其得失成敗,在下一局進行前,思考有利於自身目標的策略,以改善其地位。也就是說,每一個參賽者在完全出局前,都有繼續參與的機會,只有在資源與士氣每況愈下的參賽者會日漸失去其角色與功能,無庸置疑,目前國民黨處於此種狀況。

下一階段的兩岸及亞太賽局中,國民黨是否將不再扮演一個可被重視的參賽者,有賴於其自身的調適能力,以及其被繼續需要的程度。

對於民進黨來說,其台灣獨立的目標在亞太賽局中對美、日有利,而在兩岸關係中有相當的危險性,這是美國與日本必須要在充分利用時加以控制的。(作者為自由作家)

(中國時報)

kd2rrs8xu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