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模版日喀則“上海中路”上,上海醫療青年們在奔忙


交大醫學院青聯的青年醫師與在藏醫療隊員順利會師。不同於已在藏區服務瞭近一年的同事們,大傢需要快速克服身體的不適,並在短暫的一周時間內與科室做好交接工作,點對點拾遺補缺,為“創三”任務做出貢獻。




醫學院黨委組織部部長孟煜等向日喀則市人民醫院捐贈醫學書籍300套,總價值6萬元。

上海中路28號,這是日喀則市人民醫院的所在地。從1995年上海第一批援藏幹部到來至今,這座建成於1955年的醫院逐漸有瞭飛躍式的發展,“上海”這兩個字,也早已成為該院醫護人員與患者心中無法忘懷的特殊情結。

?

晚8時,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各附屬醫院的14名青年醫師終於驅車抵達。“這裡真有上海的感覺。”他們克服著首次進藏因高原反應帶來的種種不適,興奮地表示,“回傢瞭,我們的第二個傢。”

交大醫學院青聯會長、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副院長吳正一就醫院管理作報告。

這些青年醫師們不僅帶著感情,更是身負重任前來:今年10月,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將爭創三級甲等醫院,為進一步重點攻堅、整體提升院內薄弱學科,交大醫學院各附屬醫院派出優勢學科的骨幹力量,通過病例討論、教學查房、手術示教、青年論壇與大型義診等活動形式,實現點對點的精準幫扶。“很高興看到來自故鄉的同事與朋友們。”上海第八批援藏幹部、第二批“組團式”援藏醫療人才、仁濟醫院績效管理辦公室主任、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副院長路彥鈞感慨地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更高興的是,我們可以相互配合,通過長期、有效、定點的補短板方式,真正為日喀則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幫扶。”

?

上海來瞭一群“工作狂”專傢

瑞金醫院普外科醫生何永剛(最右)與青年醫師們共同進行查房與病例討論。

“日喀則”在藏語中意為“水土肥美的莊園”,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日照時長,援藏隊員們大多感覺每一天都過得“特別漫長而充實,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

交大醫學院選派的第二批“組團式”援藏醫療人才附屬瑞金醫院何永剛、陳巍,附屬新華醫院於洋,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羅偉,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張建參加座談會。

瑞金醫院普外科醫生何永剛是交大醫學院派出的第二批“組團式”援藏醫療人才之一,下個月底,他就即將告別這座城市,回到上海,“其實是有些舍不得的,感覺自己還有許多事情沒來得及做完”,同樣,在科室同仁們的心裡,他們也都舍不得這位來自上海的專傢。

賓士汽車音響?

進藏初期,普外科是全院業務最繁重的科室之一,急診手術量占全院總量的80%,但醫患配比率不到1:6,人手極度緊缺。同時,院內感染情況令人擔憂,新技術開展也有限,近年來論文發表篇數為零。鄂福勝是何永剛在科室內收的“徒弟”。他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科室的擇期手術中,70%以上為膽道結石手術,但在何永剛來之前,腔鏡微創手術率不到15%。“我們當地很多患者覺得微創切不幹凈,科室醫生也沒下決心推廣。”

?

微創手術必須推下去!為此,何永剛在設備和器材短缺的情況下,手把手地教會大傢如何操作。一年下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達到60%以上,床位周轉天數從14.7天下降至11.2天。“以前一年做不到100臺手術,現在每個月就有二三十臺。”鄂福勝豎起大拇指,“何主任不僅自己做,也給我們機會動手,進步很快,真的很感激他。”

?

科室的年輕醫生王雪蓮至今難忘何永剛第一次做腹腔鏡下微創肝包蟲病手術的情景。“整整7個小時,一直做到凌晨1點,期間有很多次機會可以轉成開腹手術,但何主任都堅持下來,最終手術成功。”談及這位老師,王雪蓮又敬又怕,敬的是他工作狂的精神,怕的是他一絲不茍的態度,“寫病史、寫論文,他都要求字字斟酌,他總說,質比量重要得多。”而正因如此,科室一年內成功申報自治區重大科研專項1項、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2項、日喀則市科技攻關課題1項,在科研上實現瞭零的突破。

?

“新的上海專傢馬上又要來瞭,我們隻要跟著他們好好學,日喀則的醫療水平就會越來越好。”普外科辦公室裡,貼著他們一筆一劃寫下的南丁格爾誓言,“務謀病人之福利”,鄂福勝說,這也是上海醫療專傢們身體力行教會他們的誓言。

?

“拳頭學科”齊進藏 授魚不如授漁

六院骨科副主任醫師鄭憲友為患者進行檢查。

這一次,交大醫學院青聯的青年醫師與在藏醫療隊員順利會師。不同於已在藏區服務瞭近一年的同事們,大傢需要快速克服身體的不適,並在短暫的一周時間內與科室做好交接工作,點對點拾遺補缺,為“創三”任務做出貢獻。

?

骨科是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從外科中唯一獨立出來的科室,第六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鄭憲友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藏區由於交通、農耕等造成的外傷患者頗多,僅以手外傷為例,科室每天都能接診10至15名患者。

benz音響?

針對這一情況,他向科室醫生做瞭一場關於急診手外傷處理的學術報告,“沒來之前,我們或許會覺得應該給他們帶來一些諸如基因、分子之類的領先理念與技術,但隻有深入科室和醫患們交流後才發現,他們更需要的是接地氣、腳踏實地的實用技術。”

?

病例討論時,科室醫生向鄭憲友詢問瞭3名患者的治療方案,分別是皮膚缺損、神經損傷與骨缺損外露患者。他介紹,神經損傷的患者之前手部因為骨折安裝瞭鋼板固定,卻在取出時損傷瞭周圍神經,現在手臂抬不起來,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這邊的院內沒有條件進行運動醫學B超和肌電圖檢查,所以我已經和六院科室內做好瞭聯系,本月會安排這名患者前往上海手術,費用也會減免。”

九院整復外科主任醫師王丹茹耐心地給9個月大的患兒做瞭檢查後,把自己Benz iphone接汽車音響的聯系方式留給瞭傢長。

義診日,各附屬醫院的14位專傢被藏民們圍得水泄不通,瑞金的血液科、消化內科,仁濟的婦產科、泌尿科、普外科,新華的小兒心血管科,九院的眼科、整復外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市一的腎內科,六院的骨科和胸科的心內科專傢均帶來院內“拳頭學科”,在短短2小時內為300餘名患者帶來瞭診療咨詢。

九院眼科主任醫師郭文毅在義診現場為藏民進行眼底檢查。

“你們先不要太擔心,等孩子一歲多時再決定要不要手術,但是你們得帶他做詳細的身體檢查,看看是否有心臟等器官的並發癥。”九院整復外科主任醫師王丹茹耐心地給9個月大的患兒做瞭檢查後,把自己的聯系方式留給瞭傢長,“有任何問題,隨時可以打我電話。”她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這個孩子是罕見的先天性肢端發育異常,右腳缺一根趾頭,且兩條腿有明顯不同的長短。“我會繼續跟蹤病例,等他再大一些,考慮在九院進行手術或其他治療。”

?

最受歡迎的,莫過於九院眼科主任醫師郭文毅的“攤子”,藏民們自發排起瞭長龍,等待專傢進行眼部檢查。“這邊白內障和青光眼患者都不少,尤其在強紫外線的照射下,發病年齡較內陸城市大約會早10年。”他憂心忡忡,“但他們缺乏例行體檢的習慣,眼科發展不僅需要專業人員技術的提高,更需要普及宣教篩查的理念。”為此,郭文毅放棄瞭短暫的休息時間,讓院際合作的“睛益求精”項目正式落地。他透露,今年10月他還會再來,“九院和日喀則醫院的眼科將成為姊妹科室,造福更多西藏百姓。”

?

一份牽掛 滬藏情誼永不變

九院口腔綜合科副主任醫師趙雋雋為福利院的孩子們帶來“愛牙護齒小課堂”。

在他鄉,最難熬的就是節日。提著從交大醫學院快遞運來的鮮肉蛋黃粽,兒中心重癥監護室醫生張建頓時想念起瞭傢的味道。“兄弟姐妹的情誼,我們都感受到瞭。無論是在日喀則還是在上海,責任不變,心意也不變。”

第八批援藏幹部路彥鈞、龍子雯與他們的“藏族女兒”。

六一前夕,大傢前往日喀則市第一兒童福利院,與上百名孤兒們共同歡度節日,從上海迪士尼帶來的文具發到孩子手中時,那一聲響亮清脆的“謝謝”讓不少女醫生們背過身偷偷抹淚。據瞭解,第八批援藏幹部們還紛紛在這裡認養瞭孩子,這群“上海爸爸”們每周會花上半天時間與兒子女兒們談心,再帶他們在近郊遊玩放松一下。“我女兒上學期考試拿瞭全班第一。”路彥鈞驕傲地說道,旁邊的小女孩也靦腆地笑瞭。

?

從福利院回程的路上,大傢意外地沉默瞭。晚間,一條自願發起捐款捐贈的消息在微信裡被紛紛轉發,醫學院團委書記遊佳琳快速收到瞭上千元的善款,大傢委托在藏幹部購買書本、衣物與運動器材,希望讓這些孩子們能得到長久持續的溫暖。

?

“青年是關鍵,青年是未來,青年醫生們理應是有理想信念,也是有社會責任的青年。”交大醫學院青聯會長、九院副院長吳正一說道,“這是青聯首次派出如此大規模、高層次的青年醫師隊伍進藏,但來自上海的醫生們早已一批批紮根於此,希望把對口醫療援藏工作做好做實,造福藏區的各族人民。”

?

圖片來源:葉佳琪 攝 ?蘇唯

B46EAF3F60F4BE32
arrow
arrow

    kd2rrs8xu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